陈寅恪先生说:“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而造极于赵宋之世。后渐衰微,终必复振。”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,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,也许就因为此,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,文化学者日月洲注释的《大观茶论》为我们打开了宋人创造的那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。


与茶结缘的学霸
很多人认为,茶的颜色漂亮又霸气,就是好茶。但是在宋人那里,“色味皆重”是一个不好的评语。按宋徽宗著的《大观茶论》里谈到的好茶标准是:甘香重滑。这个重,不是重口味之重,而是讲结构、内质、茶的力道,这不仅体现了宋人的口味,更体现了宋人的审美。


《大观茶论》 【宋】赵佶等 著 日月洲 注 九州出版社


在日月洲看来,一味摹古并不是好主意。但无论怎样,总需先了解古人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,其精神世界又有怎样的气象,方才谈推陈出新,找到当下的方式。这也是他关注宋代茶文化、整理《大观茶论》等书的意义所在。


对日月洲来说,品茶是在和自然对话、和他人对话以及和内心对话。说起与茶结缘,还要说到从前。上个世纪末在清华读生物的日月洲,在学校里接触到一些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,经常一起喝喝茶,尤其是北大的一位学长,对茶很有研究,受他影响接触和了解了茶。


后来,他在北大学习人类学,要做的项目在西双版纳地区,使之进一步接触茶。但真正开始系统地研究茶还是在2012年,他把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。由于经常跑茶山,走访和请教前辈,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想要梳理茶的历史、茶文化演变过程的想法。


宋茶体验到达巅峰

技术层面来讲,宋人制茶达到极致,采集大量优质茶芽,经过多道工序去掉苦涩物质,并逐渐优化,最后将反复锤炼的精华调和出口感的极致。


品茶当然需要技术,如此才能有更好的体验。“这方面古人是要言不烦,尤其是《茶录》与《大观茶论》,都能直指问题核心。宋徽宗的品鉴理念,更是大大超越时代,其对口感中重量感、空间感、平衡感的把握,实际上与现代葡萄酒领域专业人士都颇能沟通,而反观其后的茶叶品鉴,则似乎是退步了。”


除了知识与技术,宋人之所以站在茶文化的巅峰,还在于艺术与审美的高度。但既然宋茶是巅峰体验,为何宋代没有形成所谓的茶道?日月洲笑曰:“我觉得我们可以反过来问,为什么日本有呢?我觉得这是因为日本很习惯于学生的角色,找准一个目标,一级级去修炼,达到一个所谓的‘道’。茶道、花道、书道、香道等皆是如此。”但在日月洲看来,这个世界的本质并不是这样一级级进阶的。“宋代,禅宗和道家都非常兴盛,生活和修行并非截然分开,很多东西都是信手拈来,所谓得本不愁末,不需要煞有其事搞一个所谓‘道’放在那里。我们现在谈茶文化需要更多的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传承,更多地了解古人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境界。”